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 第二期人工智能能力建设研讨班12日在北京正式启动,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组织的37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推动人工智能公平普惠发展、深化国际合作等议题展开深度探讨。这一由外交部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重要活动,标志着中国在国际AI治理领域持续发挥引领作用。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研讨班开篇即强调,人工智能既是技术革命的机遇,也伴随着数据安全与伦理挑战。作为全球性公共产品,其发展需要各国摒弃零和思维,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风险管控等方面构建协同机制。通过此次研讨班搭建对话平台,各方代表将共同探索符合多边主义原则的合作模式,为破解“技术孤岛”提供新思路。
在开班仪式中,主办方特别指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已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响应。该倡议倡导的创新开放、公平普惠等原则,与联合国《全球数字契约》形成战略呼应,为弥合技术鸿沟、保障发展中国家权益提供了行动框架。通过系统性能力建设支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将共享AI红利。
研讨内容聚焦“人工智能公平普惠”这一核心命题,特别关注全球南方国家在算力资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实需求。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通过知识转移和技术援助等合作机制,可有效提升各国应对AI挑战的自主能力。2024年联大通过的中方主提决议,则为国际社会落实这些目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期六天的研讨将设置技术伦理框架构建、跨境数据流动规则等专题研讨,深入探讨如何让AI创新成果惠及医疗健康、气候变化等领域。代表们还将围绕《全球数字契约》实施路径展开磋商,力求形成更具操作性的国际合作方案。这种多边协作模式,正是实现“不让任何国家掉队”目标的关键所在。
此次研讨班的举行,标志着人工智能治理正从理念倡导走向务实合作新阶段。 通过凝聚各国共识、强化能力建设纽带,国际社会将加速构建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当技术创新与全球治理深度融合时,人工智能必将真正成为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力量源泉。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