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传来喜讯: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成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以25项遗产总量继续领跑这一国际榜单,彰显了中华传统农业智慧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深远贡献。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业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指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什川镇,这片已有600余年历史的梨园不仅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连片古梨树群落,更承载着独特的生态农业密码。当地农民世代沿用“天把式”高空作业、高杆吊枝等传统农作技艺,在掸花震虫、烟汁杀虫的绿色植保实践中实现病虫害自然防控。通过复合种养模式和以水带肥技术,梨园与庭院形成有机循环系统,而土窖贮藏的传统保鲜方式,则让什川贡梨跨越季节限制走向更远市场。这些技艺的传承,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在浙江省德清县水域,鱼蚌共养的复合养殖模式演绎着生态农业的经典范例。依托发源于本地的附壳珍珠养殖技术,该系统构建起包含蚌类、鱼类、浮游生物及水生植物的完整食物链网络。通过模拟自然共生关系,养殖户既收获优质淡水珍珠和有机水产,又维持了水域生态系统平衡。这种“一水多用”的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更成为全球池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标杆案例。
坐落于福建省福鼎市的白茶文化系统,是地理气候条件与农耕技艺共同孕育的文化瑰宝。当地特有的“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品种,通过传统有性繁殖方式保留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茶园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在乔木层、灌木层与草本层间构建立体景观,既增强病虫害自然防控能力,又提升养分循环效率。这种将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实践,让千年茶香成为连接传统农耕文明与现代绿色发展的纽带。
此次新增三项遗产系统不仅延续了中国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领跑地位,更以鲜活案例印证: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传统农业智慧的价值正通过创造性转化焕发新生机。从黄土高原的梨园到江南水乡的池塘,再到东南丘陵的茶园,这些承载着千年农耕密码的系统,正在为破解当代生态农业难题提供东方答案,也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
更多农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业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