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自2025年以来,中老铁路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的重要国际通道,其客货运输量实现跨越式增长。截至5月19日数据显示,这条贯穿山川的钢铁动脉已累计发送旅客突破800万人次,货物运输量超910万吨,跨境业务覆盖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区域物流网络中展现出强劲活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运输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以来,中老铁路中国段单日最高发送旅客达9.1万人次,其中西双版纳站单日发送量突破3.8万人次,刷新历史纪录。国际列车累计运送旅客超44万人次,跨境旅客占比近四分之一(11万人次),服务网络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这条线路不仅满足了沿线居民出行需求,更成为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心桥"。
在货物运输领域,中老铁路展现出强大的国际通道优势。截至5月19日,累计运货量同比增长27%至超91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突破221万吨。通过"澜湄快线"冷链专列,东南亚榴莲、山竹等生鲜产品实现48小时内直达中国市场,运输时效较传统公路压缩60%。创新采用的罐式集装箱成品油"一箱到底"运输模式,在3月试验成功后显著提升了危化品运输的安全性和效率。
依托5G与北斗技术打造的数字化口岸,中国磨憨铁路口岸将跨境货物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5小时内,较开通初期提升超60%。目前跨境货物品类已达3000余种,包括中国出口的温带果蔬和智能家电等高附加值产品,其出口量同比增长30%,形成"中国制造出海-东南亚农产品入华"的双向流通格局。
中老铁路通过运输模式创新与数字化升级,正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向物流服务深度整合演进。国际旅客跨境流动规模持续扩大,货运通道效能显著提升,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要素高效配置,更为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随着运营网络的不断完善和运输产品的持续优化,这条黄金线路将继续释放更大的发展潜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书写新的篇章。
总结而言,中老铁路凭借其独特区位优势与创新运营机制,在2025年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无论是客运量屡创纪录,还是货运品类与效率的双重突破,都印证了这条国际通道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核心地位。未来随着服务网络延伸和跨境合作深化,中老铁路将持续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坚实运输保障。
更多运输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运输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