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报告大厅![登录]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报告大厅首页 >> 行业资讯 >> 2025年农机行业竞争分析:全球贸易格局与中国竞争力

2025年农机行业竞争分析:全球贸易格局与中国竞争力

2025-06-10 14:53:15 报告大厅(www.chinabgao.com) 字号: T| T
分享到:

  2025年,全球农机行业在贸易格局和市场竞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各国对农机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的农机产品成为市场热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农机生产国和使用国,其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传统农机制造强国的激烈竞争。本文通过对全球农机产品贸易格局的深入分析,探讨中国农机行业的竞争力现状及提升路径。

  一、全球农机产品贸易格局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农机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全球农机产品贸易格局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显著的变化。传统农机制造强国如德国、美国、荷兰等在全球农机产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这些国家凭借其先进的技术、高质量的产品和完善的售后服务,长期占据全球农机市场的大部分份额。2023年,全球农机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861.94亿美元,其中德国、美国、中国、荷兰、墨西哥、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八国的农机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全球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超过65%,达到73.16%。

  (一)市场供给:产品多元化,企业国际化

  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农机购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政策,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这些政策不仅降低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的成本,还提高了农机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农机企业通过加快研发力度,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推动市场供给从单一的“耕作、播种、收割”机械向全程全面机械化演进。同时,基于各国比较优势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农机头部企业通过出口、合资、合作等方式,推动农机产品的供给向国际化迈进。

  (二)贸易规模:不同时期略有波动,总体增幅明显

  农机行业竞争分析资料显示2015—2023年,全球农机产品贸易总体呈现上升态势,贸易总额从1932.22亿美元提升到2861.94亿美元,增长了48.12%。尽管201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出现下滑,但随着经济生活的恢复,农机产品贸易迅速回升。不同类别农机产品的市场需求差异较大,其中动力机械(8701)占比最高,2023年占农机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54.68%;其次是收割分选机械(HS8433),占20%左右。

  (三)市场集中度: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于进口市场,整体平稳

  全球农机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高于进口市场集中度。2023年,全球农机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超百亿美元的国家有美国、德国、法国、荷兰、墨西哥、中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其中,德国、荷兰、墨西哥、中国、意大利为净出口国,美国、法国、加拿大为净进口国。

  (四)贸易流向:产品性质和“地缘”占主因

  农机产品的贸易流向不仅与农业需求、产品性质、贸易政策、汇率波动有关,地缘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美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墨西哥,主要出口流向国为加拿大;德国的主要出口流向国为美国、法国、英国、波兰、西班牙,主要进口来源国为荷兰、法国、土耳其、意大利、波兰。

  二、中国农机产品贸易特征与国际竞争力

  中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但与传统农机制造强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农机产品以门类齐全、种类众多,能够满足不同生产需求为特征,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三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逐年上升,但仍低于0.8的阈值,说明国际市场竞争力仍较弱。

  (一)出口规模持续上扬,贸易顺差继续扩大

  2023年,中国八大类农机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145.84亿美元,超过荷兰,成为全球第三大出口国;进口总额为16.06亿美元,贸易顺差从2015年的38.90亿美元扩大到2023年的129.78亿美元,增长了233.63%。尽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农机贸易规模略有下降,但中国农机出口贸易受影响甚微,且继续保持上升态势。

  (二)不同类别产品贸易规模和变动趋势差异较大,动力机械贸易顺差扩大

  中国农机产品出口中,收割分选机械(HS8433)曾是我国出口额最大类别,但2023年动力机械(8701)出口出现大幅度上升,其中出口俄罗斯的增幅最大。进口方面,收割分选机械(HS8433)进口锐增,2023年进口额达8.60亿美元,占该年度我国进口总额的53.57%。

  (三)出口市场分散,进口市场相对集中

  中国农机产品出口市场较为分散,几乎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而进口市场则高度集中在农业机械化高度发达的欧美国家。2023年,中国农机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俄罗斯、美国、印度、越南、德国,主要进口来源国为美国、德国、荷兰、法国、意大利。

  (四)国际竞争力分析

  市场占有率(MS)

  中国农机产品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三,达到9.60%,与德国、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2015年以来,全球农机产品八大主要出口国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稳定在2/3左右。

  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中国农机产品RCA指数在0.40~0.68之间,低于0.8的临界值,说明中国农机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但逐年上升的态势表明中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舞台上将扮演重要角色。

  全球价值链地位(GPO)指数

  中国农机产品的GPO指数总体低于0.5,2021—2023年在0.31~0.35波动,未见明显上扬态势,说明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高,亟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等技术瓶颈。

  三、提升中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精耕国内市场

  强化基于北斗、5G的无人驾驶农机、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开发力度,补齐大型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一大一小”等短板弱项,结合地形、地貌和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小、精、实”微农机,制定适宜农机补贴政策,实现丘陵山区全程全面农业机械化。

  (二)对接国际市场需求,精准营销渗透,融通外循环

  强基础

  在强化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农业机械产业链的分工合作,加强与农机跨国企业交流合作,借鉴和吸收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施本土人才培养和高端人才引进相结合策略,突破人才关。

  重研判

  关注国际人口、政治、经济环境发展态势,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资源能力,深入剖析全球农业机械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情况,聚焦农机产业新领域,预判农机产业的技术演化趋势,主动把握市场脉搏。

  强服务

  组建与市场高度融合的营销团队,强化技术人员的服务意识,以需求牵引供给,巩固传统市场撬动新市场,把握国际循环契机,实施全球化精准营销战略。

  总结

  2025年,全球农机行业在贸易格局和市场竞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农机制造强国如德国、美国、荷兰等在全球农机产品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农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中国农机产品以门类齐全、种类众多,能够满足不同生产需求为特征,市场占有率已跃居全球第三位,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逐年上升,但仍低于0.8的阈值,说明国际市场竞争力仍较弱。为提升中国农机产品国际竞争力,需要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精耕国内市场,同时对接国际市场需求,精准营销渗透,融通外循环。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农机产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更多农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报告
研究报告
分析报告
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调查报告
投资咨询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行性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
资金申请报告
ipo咨询
ipo一体化方案
ipo细分市场研究
募投项目可行性研究
ipo财务辅导
市场调研
专项定制调研
市场进入调研
竞争对手调研
消费者调研
数据中心
产量数据
行业数据
进出口数据
宏观数据
购买帮助
订购流程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联系客服
售后保障
售后条款
实力鉴证
版权声明
投诉与举报
官方微信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