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粮食安全战略驱动下,全球农机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智能化、绿色化成为产业升级核心方向。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正加速推进农机装备现代化进程。黑龙江省凭借其深厚的农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在2025年全国农机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政策环境与产业布局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范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农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黑龙江省依托特色农机制造企业集群,已形成覆盖耕种管收全环节的产品体系。截至2025年,省内企业研发的大型大垄密植高速精量播种机、鲜食玉米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机等创新产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马力混合动力拖拉机和激光除草机器人更填补了国内高端农机市场空白。这些成果不仅满足本地农业现代化需求,还加速向东北地区乃至全国推广。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近期出台的《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围绕四大核心领域制定20项具体措施:
1. 研发制造一体化发展:鼓励企业联合高校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对研发投入给予税收抵扣;
2. 企业扩能升级: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智能化生产线改造和产能提升项目;
3. 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建立省级农机检测认证平台,推动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
4. 要素资源保障:通过土地、金融、人才政策倾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这些措施形成了“研发-生产-应用”的全链条支持机制,预计到2025年末将带动全省农机产业规模增长30%以上。
当前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占全国1/9,其农业机械化率已超98%,但高端智能农机渗透率仅为42%(2025年数据)。通过政策引导,省内企业正加速布局北斗导航、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应用。例如,玉米籽粒收获机的推广使单产提升15%,而激光除草机器人可减少30%农药使用量,显著降低生产成本与环境压力。
政策提出强化土地、资金和人才保障:对农机产业园区用地优先审批;设立规模达50亿元的省级产业基金;实施“农机工程师专项引才计划”,未来三年将引进1000名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举措有效解决了企业面临的要素约束问题,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黑龙江省通过政策创新与市场导向相结合,成功塑造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其经验表明:以核心技术突破为核心、以全产业链政策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农业大省实现粮食安全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路径。随着20条措施持续落地,预计至2025年底全省农机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进一步巩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龙江样板”地位。
更多农机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农机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