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截至2025年8月,全球光伏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度调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伏制造基地,其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已从技术比拼转向成本控制与市场策略的全方位较量。在这一背景下,南玻A(代码:000012.SZ)交出了一份创二十年最差业绩的中期财报——营收同比下滑近两成,净利润暴跌超九成,折射出光伏玻璃元老企业面临的系统性挑战。其困境不仅是单一企业的经营问题,更成为观察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微观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光伏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南玻A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总收入64.84亿元(同比-19.75%),归母净利润仅7453万元(同比-89.83%)。毛利率从历史高位跌至14.52%,净利率跌破1%,核心财务指标全面承压。这一数据印证了光伏玻璃领域的残酷现实:
南玻A在青海投资87亿元建设的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正面临投产即遇价格战的风险。其湖北宜昌基地年产1万吨多晶硅产线,在当前低价竞争中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南玻A财报揭示的财务隐忧更具行业警示意义:
更严峻的是长单协议的履约困境:与隆基绿能签订的65亿元光伏玻璃供应合同仅完成22%,硅料长单对天合光能等客户实际履行率不足1.5%。这暴露了企业在价格波动中议价能力下降、订单执行风险加剧的行业共性问题。
面对钙钛矿技术颠覆和双面组件渗透加速,企业需在技术升级与成本控制间寻找平衡点。南玻A的应对策略包括:
然而,其青海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的38亿元已投资额,在产能过剩环境下仍面临投资回报风险。历史教训显示(如2005年多晶硅项目亏损),企业需警惕技术路线选择与市场周期错配。
从南玻A的案例可见,中国光伏产业正经历“阵痛式”调整。短期看,行业需通过产能出清、淘汰落后企业实现供需平衡;长期则依赖技术跃迁(如钙钛矿量产)和应用场景拓展(BIPV建筑一体化等)。
2025年南玻A的业绩危机,本质是光伏产业从粗放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其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和市场策略上的得失,既暴露了传统制造业的脆弱性,也为行业提供了“反内卷”与绿色转型的参考路径。未来五年全球玻璃市场规模年均增长5.8%,但竞争焦点已从规模比拼转向创新与效率之争。南玻A能否以光伏为支点撬动全产业链升级,或将决定其在新一轮产业格局中的生死存亡。
更多光伏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光伏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