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自去年8月份非对称下调以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一直“原地踏步”,一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
近期,多地多家中小银行宣布调降存款利率,引发了市场对本月LPR是否会调整的讨论。
对于4月份LPR,业内人士预计大概率保持不变。今年一季度社融、信贷数据持续强劲、结构持续好转,表明货币政策已经在靠前发力。同时地产、消费等薄弱环节也出现了好转迹象,货币继续加大宽松力度的必要性下降。此外,央行近期多次表态当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已较为合适,也向市场传递了降息概率偏小的明确信号。
利率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价格,直接影响消费、投资、国际收支等,利率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经济平稳持续增长。从过去二十年的数据看,我国实际利率总体保持在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一“黄金法则”水平上,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基本匹配,符合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要求,发挥了促进宏观经济平衡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导向作用。
数据显示,3月份金融数据延续强劲表现,信贷供需两旺,加上银行本身净息差压力较大,以及国内经济稳步复苏,房地产呈现企稳回暖态势等,这些都降低了银行下调LPR加点动力。
针对近期部分中小银行调整存款利率,业内人士认为“对4月份LPR的影响有限”。一方面,当前宣布调整存款利率的银行多为局部地区的中小银行,主要是为了应对息差大幅收窄、盈利空间逼仄的困境,目前各大行仍“按兵不动”,预计总体影响有限;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存款自律机制核心成员-主要大行的存款利率主要参考10年期国债和一年期LPR,因此两者的关系为LPR调整带动存款利率变化,而非反过来的作用关系。
实际上,去年存款利率曾出现两次存款利率下调:第一次是4月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鼓励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第二次是8月份LPR调降后,9月份大行主动下调了存款利率,带动其他银行跟随调整。
从存贷款利率参照的基准来看,贷款利率(1年LPR)能够影响存款利率,而非存款利率影响贷款利率。基于2022年8月份降息后存贷款利率调整的先后顺序,就能看出两者的影响关系,2022年8月15日MLF下调后,当月LPR报价先下调,次月国有银行和大部分股份银行才下调存款挂牌利率。进入2023年,中小银行存款利率确实存在补降的可能性,但本质是去年9月份存款利率下调的延续,而非新增政策,存款利率的下调无法引导贷款利率下调。
展望今年LPR的下调空间,业内人士认为,从当前环境看,短期LPR调降的阻力较大。
总体来看,短期内下调空间有限,因为经济整体已在恢复中,加之低基数作用,预计二季度GDP读数较高,货币宽松加码的必要性不强。但若未来地产恢复不及预期,或者海外出现经济、金融危机大幅拖累出口,不排除LPR超预期调降的可能。
更多银行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银行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中信证券研报称,一季度银行板块景气度低位运行,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LPR重定价在一季度集中体现,拉低银行息差表现,债市波动对银行非息收入产生影响,银行板块一季度营收和利润负增长。由于一季度LPR调降频率和幅度大幅低于预期;存款重定价对息差的正向作用开始体现;债市波动下降,银行策略调整到位,后续季度收入和利润增速有望逐步修复。由于一季度大行盈利负增长的“指引效应”,预计大行全年营收和业绩仍有较大概率为负、全行业盈利整体在极低个位数。从板块投资来看,银行受中美贸易的影响幅度将显著弱于其他行业,全年相对价值逻辑成立;绝对收益逻辑仍来自于银行系统性风险再评估带来的估值修复驱动,以及人民币大类资产配置框架下的稳定权益回报特征驱动。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红利属性凸显,关注银行股投资价值。银行股红利属性凸显,建议积极关注银行股的投资价值,关注大行、招行和优质城农商行。一季度国债收益率上行的趋势面临边际变化,银行板块高股息的性价比提升。两条投资主线:一是高股息的大型银行;二是拥有区位优势、确定性强的城农商行。
中国报告大厅声明: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主要来源于合作媒体及专业机构,信息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和行业趋势,并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指导,任何基于本平台资讯的投资行为,由投资者自行承担相应的风险和后果。
我们友情提示投资者: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