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期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地方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大规模收储土地的力度显著提升。截至5月中旬,全国已有超170个城市公布土地收储计划,涉及金额突破3900亿元,宅地储备规模同比大幅增长,显示出政策工具对土地市场的精准调控意图。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土地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4月份单月数据显示,全国拟用专项债券收储的土地面积达到7198公顷,金额达1730亿元,两项数据均超过一季度总和。截至5月13日,已有171个城市发布土地收储计划,累计涉及金额3918亿元,明确规划收储宅地规模6565公顷。这种爆发式增长反映出地方政府正通过专项债工具加速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以应对房地产市场供需变化。
专项债券作为政府主导的土地收储主要融资渠道,在二季度展现出更强的政策导向性。通过发行专项债筹集的资金不仅解决了地方财政压力,还为后续土地开发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这种模式有效激活了低效利用地块的价值转换,推动土地市场供需结构向更健康方向调整。
根据测算,若当前公布的6565公顷宅地收储计划全部落地,其规模相当于2025年前四月全国新房成交面积的54%。这将直接缓解局部市场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并带动全国商品住宅库存消化速度加快。预计到年末,新房去化周期可缩短超过两个月,对稳定房地产开发投资、提振市场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从政策调控角度看,专项债驱动的土地收储模式正在重塑我国土地管理机制。通过精准投放资金资源,既保障了重点城市住房用地供应,又为房企提供了更稳定的拿地预期。随着更多储备地块进入交易市场,未来12年内房地产开发端将获得持续动能,这不仅有利于平衡市场供需关系,也为宏观经济稳增长注入确定性支撑。
更多土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土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